中欧定调未来十年 中国对外投资进入“欧洲时段”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13-12-10 阅读:
“中国市场对很多欧洲企业、雇员来说,就像救命稻草一样关键。我原来的雇主,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欧洲企业,可以说,没有中国市场,它就不可能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家族作坊,变成了欧洲最发达的企业之一。”来自荷兰的企业家卡米尔向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。
卡米尔说,欧洲人都在“眼巴巴盯着”他们的领导人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表现,希望领导人能给欧洲民众一个满意的交待,“现在,我自己开公司了,比当时作为雇员更加在乎欧盟与中国的关系,稍微一点风吹草动,我的公司可能就亏损甚至倒闭了”。
11月21日,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“中国-欧盟领导人会晤”召开。据新华社消息,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取得多项成果:发表《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》,涵盖面之广前所未有;正式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;三是积极探讨开展自贸区可行性研究,力争2020年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等。
进入“欧洲时段”
此次中欧会谈对双方战略的实施具有历史性影响。
中国外交部相关负责人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说,欧盟国家经济复苏趋势不稳, “对于企业来说,并不是经济复苏不稳就不适合投资。即使是在欧洲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,仍有不少机遇。更何况现在,我相信欧洲经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”
欧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代表吉迈克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中国和欧盟有望从今年开始全球最开放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,该协定有望打破“负面清单”模式,在贸易、投资两个领域,都实现完全开放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在21日下午的会晤中表示,中方愿与欧方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,希望双方不仅谈得成,而且谈得好。
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的重要性达到历史性高度。“中国的‘走出去’战略,已经进入了‘欧洲时段’。”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的论坛上,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指出,“从国家和企业发展形势来看,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”
对欧投资不足
崔红建之所以强调进入“欧洲时段”,很重要的原因是,目前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严重不足。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给《国际金融报》提供的资料显示,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只占其外商投资总额的2.2%,2011年中国内地投资仅占流入欧盟的外国总投资的1.4%,而欧盟在华投资占中国吸收的外国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,根据欧洲统计局统计则高达20%。
而与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对欧盟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数量却非常惊人—— 也就是说,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利用更多仅在于货物和服务出口,而对于价值链更高端的投资等领域却涉足不多。
为何中国投资在欧洲的外商投资中比重如此之低?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高规格的市场所带来的挑战难以适应。
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,约有65%的对欧投资企业面临亏损窘境,同时,根据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,约有78%的中资企业表示在欧洲遇到经营层面的困难,大部分企业认为欧盟的投资商业环境不如拉美、中东和非洲等不发达的地区。
欧盟比美国更开放?
伦敦市前副市长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约翰·罗斯义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分析,“你从华为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可以分析出来,日本对中国很有敌意,美国对中国只是部分开放,而欧洲就成为了发达国家中最主要的地区,在那里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并购,获得最先进的技术。”
对于已经进入欧洲的企业,欧洲市场或许大有甜头——它们中的97%都表示将继续增加投资。中国欧盟商会的研究报告指出,接受他们调查的公司中有1/3表示,他们认为欧洲国家比美国更加开放。 对于想要拓展国际业务的中国企业,欧洲是它们国际化极好的练兵场。
“我们公司正在加紧收购欧盟的电力公司,我觉得欧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,总体水平很高,适合我们这样专业的公司。而且,这么多的国家,总有几个适合你,你只需要认真选择。”某大型企业负责人向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,他在中外企业都工作过,认为欧洲是海外市场中不可多得的练兵场。